柏和须知

十堰心理服务:“我不想再逼自己变优秀了”


来源:  发表时间:2022-12-05  浏览次数:113  



“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,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,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,故又不肯庸庸碌碌,与瓦砾为伍。”

相信这就是很多人的状态——想卷卷不动,想躺躺不平。


前几天我在朋友圈发了一份“时间管理秘籍”,大概就是分享了一下我自己是如何做好带娃、上班、写作的“铁人三项”的。


有一位朋友给我回复,我觉得我们缺的不是时间管理,而是你对自己的狠劲。


我对自己狠吗?可能在别人看来是有点。


我几乎不允许自己有休闲娱乐的时间,写稿从来不拖稿,有时候一天写三篇熬到晚上一点也要写完,下班时间不能工作必须认真陪孩子,洗衣做饭走路间隙也要思考一个选题、一个短视频脚本……


可是说实话,我对自己仍然不满意,我觉得我应该还可以更努力一点。


不满意不是对现状不满意,而是对自己不满意。


因为我感觉我的成就,是拼尽全力才能站在原地,必须声嘶力竭,才能往前成功一小步。


经常想更优秀又不知道往哪走,想躺平又怕连现在拥有的一切都会失去,想摆烂又要与罪恶感为伍。


内心就像住着一个严厉的批评者,拿着鞭子抽我要求我更快更高更强。而我不敢承认自己不行,生怕承认了就会成为被抛弃的选手。


很多人似乎都是如此,羡慕心安理得躺平的人,也羡慕能卷赢的人。


可惜自己却是左右摇摆的人,一边随大流奔跑,一边叫嚣着想停下来。


想去跑步健身,又懒得动,只能责备自己懒惰;想去学习读书,却一直在刷手机,然后立志明天一定;想追求意义感,又觉得自己一事无成,只能在空虚感中继续刷手机……


其实有的时候,我们似乎可以大胆问自己一个问题:


如果我不是美玉,是不是就不配被雕琢?如果我只是瓦砾,是不是就不该没脸没皮地快乐?



我害怕面对自己不够好,害怕面对不够努力的自己,与我过去的经历有关。


我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,我是一个被抛弃又被姥姥姥爷捡回去的女婴。


姥姥从小就一直对我说的话是:一定要争口气,让人看起的我们。


每次去学校领成绩,回来她都满是期待的眼神问我:怎么样,比谁谁谁考得好吗?


如果考得好,她就会很满意。如果考得不好,她就会满含泪水地说“儿啊,争口气”。


但是成绩这个东西,并不是努力就能好的。有时候我即使考得不好,只要做出一副头悬梁锥刺股努力的样子,也能换来满意的眼神。


于是,长久的外在动机,变成了我的内在声音。


我不允许自己不够好,不允许自己不够努力,哪怕仅仅是形式上的努力。


我们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三个我,本我、自我、超我。本我就是那个原始欲望,有点懒惰的自己,超我就是那个要求严格,拿着小鞭子自我鞭笞的自己。


如果从小我们的养育者对我们要求严格,或者对我们的爱是有条件的,我们就很容易养成一个严苛的超我。


同时社会和学校的教育方式也是如此的,学校好的孩子才能坐到第一排、拿到奖状,调皮捣蛋的孩子就要经常面对家长和老师的失望。


认同了那个严苛的声音,认同了外界的评价标准,我们就会用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。


——下班了躺在床上玩一会手机,太堕落了,你看看别人都靠下班时间考了个证了!

——想健身又吃了顿炸鸡火锅,太不自律了,没有人会喜欢臃肿的你!

——做无意义的机械性工作,太不争气了,同龄人都已经实现财富自由了!


不敢松懈,害怕自己被贴上不努力的标签,是为了迎合别人的期待。


而你自己,真的觉得必须要鸡血上进,必须读书考证,必须瘦成一道光,必须开朗阳光,必须不能虚度时光吗?


是不想,还是不敢?




“追求优秀与卓越”这本是良性的成就动机,渴望变好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。


但是,如果觉得自己做不到就是失败,做不到就不配被爱,做不到就是对不起全村的人,那就是在自我攻击。


我们用夸大的想象,来满足生命早期自恋受挫的自己。


如果童年的养育者,一直给我们传递的信息是“你不够好”、“你没有那么优秀”、“你有时挺让人失望的”,就会在我们心中固化成一个自我评价的标签“我可能真的不够好”。


长大后,即使不在养育者身边,养育者的声音也会陪伴着我们。


于是,我们拼命努力想要证明给“别人”看,不敢做松懈和无意义的事情,害怕“别人”指责。


但是,“别人”到底是谁?你能不能说出他的名字?


对于很多人来说,没有那个具体的人,只是一种感觉而已。这种感觉,就是真实的自己,与内在自己博弈的声音。


我们似乎总是做着“刻舟求剑”的傻事,渴望用现在的努力,改变过去养育者对我们的看法。


似乎自己努力了,自己有成就了,就能被认可。


但是,内在苛责标准没有止境,你再努力也达不到那个标准。


我们不妨问问自己,追求卓越与意义感,到底是因为我享受其中,还是因为别人觉得“应该”如此?



说到这里,你可能会想,我是不是在劝你躺平。


普通人怎么可以躺平,有房贷车贷要还,有孩子要养,根本躺不平!


我并没有建议你放弃努力,或者停止追求优秀。


而是——我们无需追求别人眼中的意义感,只要做自己觉得享受满足的事情。


如果你想要去早起跑步,早起阅读,下班学习,那不是因为大家都这么做,或者别人认真这么做才算上进,而是因为你真的愿意,你希望改变生活。


如果不愿意,那就舒舒服服地躺着,谁规定人一定要怎么活才算对呢?


真正促使我们做某件事的内在动力,不是内心那个抽鞭子的人,也不是拿食指指点我们的人,而是“老娘愿意”。


至于意义感,什么又是意义感呢?


一定要功成名就才算有意义吗,一定要赚大钱才算有意义吗?


从小我们经常听的一句话就是“这有什么用?”臭美有什么用,喝奶茶有什么用,交朋友有什么用?
没有什么用,但是我们享受其中,这不就是最大的意义吗?


存在主义对幸福的定义是,快乐,参与,意义。


快乐是发自内心的积极,参与是不被他人评价的沉浸其中,意义是你愿意用一件件小事点亮自己的生命。


这件小事可能没有多么伟岸,但对于小小的你来说,却已经是大大的满足。


不必以旁观者的视角审视自己,不必自我指责堕落摆烂,而是汗流浃背地参与其中,哪怕就是做一顿饭,跟好友聊一次天,过按部就班的每一天。


《西游记》中西天取经路有十万八千里,孙悟空一个跟头也十万八千里,可为什么不让孙悟空一个跟头就拿到终极目标?


因为取经路更有意义的地方在于,用双脚丈量土地,克服一个又一个难关。


取经路上你可能是神勇的孙悟空,可能是懒惰调皮的猪八戒,也可能是憨厚朴实的沙和尚,甚至可能是安居一隅的小妖怪。


都好,都好。


意义感不在于最终的结果,而在行走的路上。当我明白这个道理以后,也就减少了焦躁不安。


不必站在原地找意义,走起来,自然能有所收获。


赚不了大钱,成不了大V又如何,只要能跟一部分读者共鸣,让小部分人有所启发,也就是不负此行。


就算躺平,就算平庸,那也是我们自己的人生。


扔掉鞭笞自己的小鞭子,你会发现,根本没有人追着你,那个对你说“这有什么用”的声音,是你自己。


从未好好活过的人,最害怕自己活得不够好。


那还犹豫什么?


去造作吧,不必在意结果。去做想做的事吧,不必在意有没有意义。


要做一步一步走路的取经人,至于真经是什么,管他呢?

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十堰柏和心理服务专注于十堰心理咨询、十堰心理培训、十堰心理督导、十堰心理辅导、十堰青少年心理、十堰婚恋咨询
电 话: 0719-8697042 ,13797868077 (微信同号)
网 址: http://www.baihexinli.com/
地 址:湖北省十堰市浙江路和昌国际城65C10层9号。




更多
  • 上一条:没有了!
  • 下一条:十堰心理咨询:父母要接纳孩子的情绪
  • 十堰柏和心理服务中心 电话:0719-8697042 曲老师:13797868077(微信同号)邹老师:13972501690(微信同号) E-mail:baihexinli@163.com备案:鄂ICP备2022017293号-1

    心理服务群:191345071(爱好群) 191343587(专业群) 地址:十堰市茅箭区浙江路和昌国际城1期65栋A座1009号